第四百四十七章 统一之前!!
东北易帜!
而在此之前山东问题也已经得到解决!
临城大劫案的发生,让田中玉陷入到了绝望的被动中。在这次事件上的处理不利,让外国公使团对其严重不满,纷纷指责其办事无能,效率低下,畏首缩尾。而对山东境内的匪患之严重,也都表现出了指责,要求田中玉必须为此事件承担起全部责任。
而与此相反的,王恒岳和国民政府在人质大劫案上所做出的迅速反应,以及雷厉风行的解决手段,再次让世人刮目相看。
鲍威尔在报纸上极力赞美国民政府,极力赞美国民政府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,以如此迅捷的手段解决了这一危机,显示出了一个成熟政府的风范云云......
而国内民众也对国民政府大加赞美之词。在人质危机上,国民政府无论是对中国人质还是外国人质都采取了一视同仁的做法。
国民政府凭借着这一切的人质危机,再一次的将舆论清一色的倒向了自己一方!
而此时遭受到不断指责的山东督军田中玉,还必须面临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:
两个旅的北伐军已经进入山东!
没有任何挽救的余地了,即便田中玉再如何效忠北洋政府,在眼下的情况下,他必须为自己考虑得多一些了。
公元1919年,民国8年10月16日,也就是东北易帜的前几天,山东督军田中玉宣布下野!
山东问题,得到最终解决!
随后,奉天督军,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宣布东北易帜之后,统一中国道路上的最后一个拦路虎也被搬除了!
北伐军强大兵力,和千余门大炮的威胁,也让河北人心惶惶。
在北京,戴笠所领导的情报系统也开始全方位的运作起来。
北洋的坚决拥护者,国民政府的坚决反对者,北洋政府农商次长苏宣缁的家中,于夜晚被人扔进一颗炸弹,所幸爆炸点在院子之中,并未造成人员伤亡。
苏宣缁的生命安全一下受到了极大威胁。
家里哭的哭,闹的闹,一刻不得安静。苏宣缁既不想违背自己的“信仰”,又不愿意自己家里人的生命受到威胁。在这样两难的抉择下,苏宣缁于次日递交辞呈,带着自己的一家人回到了南京。
最大的、也是最坚定的一个反对派也离开了。
段祺瑞、徐树铮、曹锟这些人,也深切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。尽管手里还握有兵力,但却已经无法再和北洋军继续抗衡下去。
17日,驻防河北的边防军第二十八混成旅在秘密与北伐军接触之后,宣布战场起义。
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了!
19两日,已经无心应战的边防军第二十九混成旅,边防军第三师陆续宣布起义。北洋在河北的兵力锐减。
河北混乱、北京混乱、北洋混乱!
现在整个北洋的手中已经只剩下了一个河北和北京,尤其是张作霖的忽然易帜,更让北京直接遭受到了腹背威胁。
战争进行到了现在,北洋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挽救的余地了。
尽管之前还指望着日本能够插手,但是随着东北易帜的发生,日本人的全部注意力一下放到了那里,已经无暇再去顾忌北洋了。
何况在此之前,王恒岳身后的美英法三国已经足够让日本投降的了。
“泉公,怕是不成的了。”在北京大总统府里,曹锟显得心灰意冷:“张作霖、田中玉都陆续的投降了,现在我们在前方,已经抵挡不了北伐军的攻势了,战败只是早晚的事情!”
段祺瑞的心里比他更加清楚目前的恶劣局面,他沉默在了那里,朝徐树铮看了一眼。
尽管徐树铮足智多谋,是段祺瑞一日不可或缺的智囊,但面前这样的局面,显然也没有了太好的办法:
“皖系和直系斗,直系和皖系斗,斗来斗去,却斗出了这样的局面,白白让外人拣了一个天大的便宜......”
他嘴里的那个“外人”,自然就是王恒岳了!
徐树铮叹息一声:“现在没有什么办法了,除了投降,别无他法。就连和谈也会被王恒岳所拒绝。”
段祺瑞有些不太甘心:“又铮,难道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吗?”
“泉公。”徐树铮苦笑了下:“能想的办法我都想了,美英法三国公使已经联名照会,要求我们立即接受国民政府提出的全部条件,放弃武力抵抗,恢复中国和平。前天,我想去见日本公使和他商量一下对策,但是,他却闭门不见。我们现在是墙倒众人推,人人看到我们就好像看到瘟神一般,避着走!”
段祺瑞的脸沉了下来,少顷也长长的叹了口气。
北洋什么时候落到了今天这样的局面?就在几年前,北洋还是兵强马壮,甚至都有统一全国的可能。
是内乱造成的?是皖系和直系的矛盾给了南方以可趁之机吗?也许,但却也不是全部。
是王恒岳的兵力太过强大,北洋无法抵抗?有这样的原因在里面,但还不是全部!
身为一名军人,段祺瑞是不愿意放下武器投降的,但是目前的局面,却不容他有更加多的选择了。
“泉公,保全士兵的生命,保全北京不至于受到战火侵扰吧。这样,我们总算也是做了一些好事,能让我们的后辈子孙少骂我们一些。”徐树铮叹了口气说道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喜欢小军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