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(下)
李渊猜忌谁?
一方面是猜忌太子李建成,这方面裴世矩是不会在乎的,就算是李建成本人只怕都不会太在意。
这位太子的心思……通过去年天台山事件,不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,但长安的朝官、勋贵、宗室都是心知肚明的。
除了那些已经被绑定在东宫的那些人之外,不少原本与东宫亲善的官员都有远离的迹象,这也是东宫势微的一大原因。
另一方面是猜忌苏定方,手握兵权,而且还距离京兆并不远,居然与储位不稳的太子私下联系,这让李渊如何不猜忌……这才是李渊几个月内不停试探李善的原因,毕竟苏定方出自李善门下,李渊很难相信,苏定方做出的决定与李善没有关系。
几次试探之后,一直到李善请调苏定方回京以袒露心迹,李渊才透出了口风,点出了苏定方的母亲,而李善也在第二天给出了恰当的回馈。
全盘想通之后,李善咂咂嘴,“果然了得,果然了得!”
“明明处于困境中,硬生生能剥茧抽丝,真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!”
裴世矩的确不是凡品,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废了秦王一脉在关内最大的军方依仗,最搞笑也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,李善暗中依附秦王,裴世矩偏偏使了手段让李渊猜忌李善与李建成有勾搭……李善还偏偏没办法反击。
如果苏定方手握兵权,李建成即使宫变得手,也很难确定胜局,如果让李世民逃出生天,那更是芭比Q了。
但现在灵州军主帅空缺,暂时由长史温彦博掌控,如果李建成宫变得手,登基称帝,即使李世民逃出生天,最大的可能是逃去洛阳,以陕东道大行台为根基,与李建成争夺天下。
裴世矩或许有把握劝得动关内道、河东两地的主帅,并州总管李道宗毕竟家小窦在长安,而且李建成宫变得手,就能以李渊的名义诏命李道宗入京。
而代州总管李靖与灵州军的温彦博,裴世矩一句话就能绑定,他们两人都有兄弟是秦王的心腹幕僚或将领,为家族门楣计,李靖、温彦博很可能被迫只能选择李建成……谁知道最后天下属于谁呢?
而对于裴世矩来说,最大的好处在于,他有充分的时间来对付日月潭,而李善一旦被困在里面,很难有什么转机……原本他是能盼着掌控灵州军的苏定方的。
“盛名之下无虚士。”凌敬揉着眉心,看了脸色阴晴不定的李善一眼,“怀仁,如何应对?”
“先告知秦王。”李善先说了这一句,然后陷入长久的沉默。
苏定方小声说:“张三郎……”
“不用指望他。”凌敬叹了口气,“怀仁身边旧人,就是张三郎最贪仕途。”
李善嗤笑了声,“信不信若是今年突厥南下,张仲坚立下几个大功,东宫就要遣派人手大张旗鼓去祝贺?”
“其实要破局也不难,只要站队秦王就行了,只不过那样的话……”
“那这些年的掩饰……陛下必然警惕,乃至厌弃怀仁。”凌敬摇摇头,“裴弘大就是咬死了你不会公开立场。”
“是啊。”李善长叹一声,“这个哑巴亏也只能咽了,”
一旦李善公开站队,之前几年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笑话,李渊未必会觉得这是李善对他的背叛,更愿意相信李善是李世民笼络后刻意塞到自己身边的棋子。
想了想,李善在桌上铺开一张纸,取了专门制作的炭笔在纸上画了个草图,“裴世矩此计无非是将夺嫡之变局限在了长安,甚至是皇城、宫城之内。”
“灵州军不再是秦王的依仗,但罗艺的天节军也很难越过李孟尝把守的陇州进入关内道,所以,只需要考虑东宫的长林军、北衙禁军以及天策府的亲卫。”
“但北衙禁军受柴绍节制,他不会偏向任何一方,只会听命于陛下,即使是平阳公主亦如此……但一旦东宫起事,控制陛下,柴绍或许就会有了偏向。”
“所以,关键还是长林军,以及让长林军能进入宫城的最快途径,玄武门。”凌敬深深的看了眼李善,心想类似的未卜先知的事如果发生一两次,还可能是巧合,但在李善身上已经好几次了。
顿了顿,凌敬向苏定方解释,“如今的长林军不可与前几年相提并论,罗艺暗中从天节军抽调精锐,虽然兵力仍然只有两三千,但战力已然不弱。”
苏定方定睛看着地图,伸手比划了一下,“秦王殿下还在承乾殿?”
“嗯。”李善点头道:“不过左千牛卫将军张琮乃是秦王连襟,每日巡视承乾殿周边。”
“天策府内外,约莫近千精锐。”凌敬喃喃道:“若是东宫起事,只怕难以来援,如今定方被调回京中,东宫一旦起事,短时间内无后顾之忧。”
苏定方终于听懂了,“也就是说,东宫随时都可能起事?”
“嗯。”李善点点头,“关键是东宫起事,就算能控制住陛下,但有张琮在,未必能捕杀秦王,一旦秦王逃出宫外,以其威望,以天策府亲卫为核心,能在京兆组织起一支万余大军,东宫是难以抵抗的。”
“秦王必须得出宫!”苏定方断然道:“君子不立与危墙之下,更况乎秦王殿下。”
凌敬也点头赞同,但苦笑道:“自建国起,殿下一直居于东宫之内,一旦请出宫迁居,只怕陛下不许。”
“而且殿下一旦有意迁居,只怕东宫探知消息后会立即举事。”李善低着头想了会儿,心里有个模糊的主意。
如今长安的局势实在含糊不清,估摸着裴世矩也有点挠头,说白了,现在不管是太子还是秦王,裴世矩还是李善,都有点麻杆打狼两头怕的意思。
太子倒是想继续压制秦王,但无奈现在已经得不到李渊的支持了,而李世民倒是想反攻东宫,但无奈李渊短时间内没有易储的决心。
裴世矩倒是想催促太子尽快动手,因为他已经八十岁了,但无奈就目前的局势而言,太子还没有到必须起事的地步,而李善部署周密,但不能也不想抢先动手,所以无法确定东宫动手的时机,很难做出针对性的安排。
所以,需要一些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