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小人
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小人周慎行来访的时候,贾环正在屋子里陪宝钗说笑。贾环是拿安静、美丽的香菱当模特,对着她画素描画。而宝钗对绘画颇有涉猎,在贾环身边,看着夫君画画,点评、建议、说笑。
她早有一副贾环在婚前凭着自身记忆给她的素描画,惟肖惟妙。是两人爱情的见证。
红楼原书第四十二回,惜春要画大观园,宝钗列出一个单子出来。要宝玉帮着准备材料:
头号排笔四支,二号排笔四支,三号排笔四支,大染四支,中染四支,小染四支,大南蟹爪十支…青金二百帖,广匀胶四两,净矾四两。矾绢的胶矾在外…柳木炭一斤,三屉木箱一个,实地纱一丈,生姜二两,酱半斤。
由此可见,宝钗对绘画,是有很深的了解。否则,一般人绝没有她说的那么清晰、明确、详细。
当时,黛玉听了,笑宝钗,对探春道:想必他糊涂了,把他的嫁妆单子也写上了。
探春说给宝钗听。
宝钗笑道:“不用问,狗嘴里还有象牙不成!”一面说,一面走上来,把黛玉按在炕上,便要拧她的脸。黛玉笑着忙央告:“好姐姐,饶了我罢!颦儿年纪小,只知说,不知道轻重,作姐姐的教导我。姐姐不饶我,还求谁去?”
宝钗将黛玉给按在炕上,要拧她的脸,黛玉求饶。那画面…,啧啧!接合上下文,这是姐妹间的玩笑,是长姐在“教训”顽皮、嘴快的妹妹。而从贾环的角度…
当时,黛玉求饶,宝钗就放开她,笑指她道:“怪不得老太太疼你,众人爱你伶俐,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。过来,我替你把头发拢一拢。”黛玉果然转过身来,宝钗用手拢上去。
当然,那是宝钗和黛玉关系已经和解之时。
贾环正和妻妾们说笑时,外头的小丫鬟来回,说周慎行来找,贾环便从后院出来。
他没有宝玉那么骚包,出门都要换一身衣服才行,穿一件平常的文士衫就可以见客,并不算失礼。正厅之中,钱槐上了茶水,悄然的退出去。
蜡烛、油灯点燃,厅中灯光明亮,明亮如白昼。
周慎行拿起瓷碗,抿了一口茶水,赞道:“果然是好茶,好气派。子玉家中不愧是百年世族。”豪奢之处,非同寻常。比如,这蜡烛,点的就非常多。
贾环和周慎行结交的并不多。当日他的婚礼,周慎行也曾前来。但,终究是不如范锡爵等人亲近。微笑道:“玉绳前来,所谓何事?”
周慎行哈哈一笑,“无事不登三宝殿啊。”说着,将中午众同年在棋盘街“叶开十里香”茶楼中商议的事情说了一遍。他劝道:“贾兄名满天下,声名传于妇孺。理当振臂高呼,吾等愿附于骥尾。”
这高帽带的!
贾环不为所动,拒绝道:“此事事涉家父,我为人子,不能上书。望周兄,诸位同年见谅。”
周慎行道:“诶…,贾兄,天子之意,非为擢升令尊,实为转移视线,想要册封贵妃。贾兄正人君子,难道不该上书阻止?”
贾环不语。
周慎行又道:“贾兄,此乃同年之中的领袖之争。若是你不去,翁兆震独领风骚,则三百同年,人望尽归翁兆震。你的名声,就付诸东流。”这是打利益牌。
贾环摇摇头,任周慎行舌灿莲花,就是不同意,道:“我不会上书。周兄请回吧。”
第四百九十五章 真小人周慎行就翻脸,作色道:“贾环,你是怕了么?国朝养士一百五十年,朝廷多事,正是吾辈仗义执言之时。吾辈身负新科之望,如何一言不发?你真是太令人失望。告辞!”
周慎行一甩衣袖,一脸正气的离开贾府。
贾环坐着没动,慢慢的喝了一口茶。
周慎行的话,他是同意的。这算是新科进士之中的领袖之争。若是他不出头,素有人望,得刘大学士看重的翁宗道就讲成为乙卯科进士的领袖。
翁宗道,正人也!
今科同年的人望落到他身上,贾环再要和他竞争,就处在下风。而混过官场、职场的等人都明白,晋升的机会、职位来临时,往往同僚就是最大的对手。
但是,他作为人子,绝不能在这件事情上发声。哪怕不是弹劾贾政,而是攻击天子。国朝以孝治天下。百善孝为先。从来没有听说,儿子阻拦父亲上升的事。
所谓的大义灭亲,这真的只是说说。你不达到朝廷的高位,学王莽玩这一套捞名声,基本就是把自己毁了。在外人眼中,你这是不孝!连父亲都能背叛的人,谁还敢用?
所以,在什么位置,做什么事,说什么话。这叫屁股决定思维!
贾环敢肯定,如果他上书,这将是他一辈子都洗不掉的污点。很多时候,消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失真,不是你能分辨的清楚的。这就叫作:人言可畏。到时候,别人就只会以为他是个连父亲都会背叛的小人、禽兽。
周慎行在给他挖坑啊!可以想象,这位周老兄明天到翰林院上班,给翁宗道的说辞,又是另外一套。
此人,挑拨离间,两面三刀,真小人也。
…
…
八月五日,一众新科进士在通政司大门处投递奏章,气氛激昂。通政司门里的老吏,一看这帮官员投递奏章的态势,就知道是今科的进士。
老油条,一般都是在上班时,顺路过来投递。投递时,单手一丢,潇洒的转身而去。而新科进士,双手捧着奏章过来,神情严肃的将奏章放下。
贾环没来,周慎行将昨晚他去劝说贾环的过程说了一遍,慷慨的道:“贾子玉罔有名声,不料是个趋炎附势、爱惜性命之徒,。吾辈羞于此人为伍!”
人群之中,一片附和之声。
士子中的领袖翁宗道、唐道宾,两人都是微微皱眉。对周慎行攻击贾环,觉得不好。背后攻击他人,岂是君子说为?但并没有说什么。他们俩对贾环不上书,心中亦有些看不起。还是太爱惜身家性命了。但是,孟子曰:义之所在,虽千万人吾往矣。
通政司前的一幕,很快就传遍京城。贾环在士林中的声望,随即下跌。下跌的非常厉害。
不是说,会做诗词就人品好,就是道德君子,就是士林所共仰。这真不是。比如,蔡京,此人为当时书法名家,但,后世谁会认为他是正人?佞臣也!
贾环声望下跌,随之上升的是今科状元翁宗道翁翰林的名气。
然而,八月六日的晚上,一直非常赏识翁宗道的文华殿大学士刘飞白将翁宗道叫到府上,话未说,先长叹一口气,“兆震啊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