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百九十七章 三年已去---补一更,求订阅
第八百九十七章 三年已去---补一更,求订阅从北庭草原穿过星星峡,便进入瓜州。
星星峡。山峦起伏,丰吹过赤红色的枫叶,在这残秋冷肃之中,仿佛有火焰在奔腾。
一支约四千人的队伍中,刚走出险要的星星峡,队伍的末端,便响起阵阵欢呼声。
走出星星峡,虽然还在西域东边的一角,但便算是进入河西走廊。瓜州不远。而瓜州往南数百里,便是河西重镇敦煌。
队伍中,有贾环从碎叶带来的商队,比如郭家、韩家的商队,根就在敦煌。横跨数千里,返回家乡,他们如何能不欢呼呢?此时已是秋末。
七月初,国朝远征漠北的大军取得胜利,开始北返。贾环在八月中秋接到齐大帅的信,启程往北庭金满。九月中,在北庭金满县祭祀后,齐驰往京叙述,并献俘陛前。
贾环则是带着五百亲兵,带着石玉华、钱槐、胡小四、张四水、易俊杰等人一起东返。沈迁、杨大眼、胡炽等人都是随行。
除开跟着的大量商队外,队伍中,还有一支西域马球队,准备往京城参赛。
西域方面,曾季高在碎叶主持军务。日常政务归三司处理。乐白驻扎在撒马尔罕,防备波斯人东来。
张四水知道贾环此次东返,不会再回西域,辞掉判官一职,跟着贾环东返。
庞泽、柳逸尘、秦弘图、黄观等人则是留在西域担任官职。
队伍末尾的欢呼声感染着真个队伍。中军中,齐驰一身灰袍便服,骑着马,捻须而笑,意气风发,吩咐道:“我们前往北山祭奠将士们后再往嘉峪关。商队要往敦煌的可自便。愿随我往中原的,尽快赶上我们。”
传令兵将齐驰的命令传下去。队伍中,近千人的商队抓紧时间,分离而去,前往敦煌。
齐驰和贾环闲聊,想起北山战役时,感叹道:“子玉,你在金满县写的祭词,当真是深入人心!”
三年以来,在西域战争和反抗胡人压迫中牺牲的大周英雄们永垂不朽。
三十年以来,在西域反抗胡人压迫中牺牲的汉人英雄们永垂不朽。
由此上溯三百年,从那时起,为守卫西域、维护国家完整,争取汉民自由、幸福,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。
胡炽笑一笑,点点头。这碑文写的相当有力度!必将入青史!国朝文宗。
贾环微微肃容,道:“大帅,不是我写的好,我只是如实将那股情感,写出来。”
齐驰点点头,看着眼前的北山,感慨难言!
雍治十八年至西域,雍治二十年冬返。历时三年。这三年,是血战的三年。是金戈铁马的三年!将军百战死,壮士十年归!
…
…
十月下旬,齐驰、贾环一行的队伍,走出河西走廊,抵达关中平原。所到之处,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。
真理报上,对西域的平定,远征漠北的胜利,大书特书!这是国朝武功的极致。直追盛唐。
寒冬笼罩着关中大地。虽热没有下雪,但旅途中,人们、马匹都呵出浓浓的白气。
官道上的一处驿站外,贾环、沈迁、张四水在野外烤着火。杨大眼、高子重等亲卫护着。两只羊在火堆上转动着,撒上孜然、香料,香气四溢。
钱槐、胡小四两人卖力的转动着,羊肉表皮已烤得金黄。胡小四道:“三爷,沈二爷,快好了。”
第八百九十七章 三年已去---补一更,求订阅贾环微笑着点头,看看阴沉着的夜空,道:“过了关中平原,再出潼关,便是洛阳。我们都是骑兵,直上华北平原,年底前,可以赶回京师。”
沈迁留着小胡子,俊眉星目,极其的出众,笑道:“我以为你会想着先去金陵呢。”
他想起他的未婚妻贾探春,想起当日在京城里,他时常往贾府里走动。三年后,这种人生际遇,谁想的到?
贾环就是一笑。他的家信,已经早就送往金陵。宝姐姐她们应该收到。
只是,贾母在雍治十七年十月去世,政老爹的三年守孝期刚到,他何时上京呢?刚满守孝期,就急着去京城,只怕政老爹会畏惧别人议论吧?
特别是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势力极具消退的背景下。王子腾从榆林出兵,折损数千将士,被五军都督府的魏其候行文训斥。这涉及到新旧武勋集团的斗争。
…
…
金陵十月。德润坊贾府中。
丁忧在家的前通政使贾政在上午时分,叫贾琏过来商议。书房中,冬日柔和。
贾政五十多岁,一身灰色儒衫,头戴进贤冠,鬓角斑白,气度儒雅。略显暮气沉沉。他在仕途上的雄心,亦随着这三年丁忧而消失。
“琏儿,这是你环兄弟的信,你看看。”
贾母身死,要守三年孝的荣国府这一支。贾蓉、贾蔷、贾芸等人都在京中看顾两府家业。贾琏在贾政面前跑腿。至于贾宝玉。贾政议事并不叫他。
贾琏穿着华美的青色锦袍,唇红齿白,三年过去,依旧是英俊潇洒的公子哥儿。
他这三年的日子过得极其惬意。上头没有他老子贾赦时不时找他麻烦。
贾府在金陵,得益于环兄弟,关系网编制的很大。他作为贾府负责外头的爷们,日子逍遥自在。
屋里头,凤姐儿和他有个小子,心思在儿子上较多。她脾气不改。喜欢压他一头,但如今贾家比王家如何?到底是差点底气。他忍忍就过去。
贾琏接过信,信中贾环建议贾政启程前往京师,完成贾探春的婚事,不宜再拖。
贾琏斟酌着了一会,道:“老爷,咱们家终究是京中的世家。况且,环哥儿要回了。”
贾政被说动,捻须道:“是啊!”
消息随即传遍整个贾府。从金陵启程,前往京师,走水路,正常行程一个月可至。
…
…
京师。
寒冷的天气,令常朝成了一件苦差事。清晨时分,年事已高的张安博在儿子张承剑的服侍下,准备出门。他今年七十五岁。忽而想起一件事来,“伯苗,子玉大约何时到?”
张承剑胖胖的身材,三年来一点没便,笑呵呵的道:“父亲,真理报上有报道。大约年底回。”
张安博摇摇头,轻叹道:“他该晚点回的。”朝堂上,风雨正急啊。由老仆扶着,坐马车前往皇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