莉莉小说

第一百二十二章:还是要依靠武将

作者: 蜗牛非牛

第一百二十二章:还是要依靠武将

        武安县丞房德威自前任知县季佑慈提任卫怀兵备道后,便一直以县丞身份署理武安知县事,此番再次见到永宁伯,自然大肆巴结,以期得他提携转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官恨不能随在永宁伯跟前,效鞍马之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房德威十分卖力地巴结着张诚,只听他继续道:“武安百姓,得永宁伯照拂,施粥舍粮,渡过饥寒严冬,无不感念伯爷恩德。我武安上下,皆愿为伯爷赴汤蹈火,以身赴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武安举人李广琪也在此时出言说道:“是啊,伯爷。我武安乡绅同样感念伯爷恩德,勇毅军自宣府不远千里,驰援豫省,为表心意,我武安乡绅愿纳捐粮谷一千两百石,以助军剿贼,并组织乡民,为援剿大军,转运军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诚大声叫好,道:“你等官民同心,何愁贼寇不灭。为激励河南官民,振奋剿贼官军士气,本伯当立刻上书朝廷,为你等武安官民邀功请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着又对身边随侍的张成芳吩咐道:“成芳,取赏功银牌两面,分赐房县丞与李举人,以彰其功,以励后人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房德威谢过伯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李广琪谢过伯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唉。别急着道谢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待他们二人起身后,张诚才又开口说道:“我会留一部人马在武安,自京畿与山东调运的粮谷辎重,都将汇集在武安,以此为我勇毅军在豫省的基地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切还要仰望二位助力,协同转运之责,干系前方剿贼之事,万不可有一丝疏忽大意啊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请伯爷一定宽心。伯爷交代的事,可比天大,房德威就是拼了命,也不敢有一丝大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如此就好。本伯离京前,皇上曾有旨意,河南剿贼军事,但有微功,朝廷必不吝赏赐,还望你二人能深体圣意,将武安的事情做好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诚满含期望的眼神望着房德威与李广琪,补充道:“如此,本伯才好向朝廷举荐你二人,委以大用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这话若是从别的人嘴里说出来,或许分量不重,然如今在永宁伯张诚的嘴里说出,那可是无异于崇祯皇帝的金口玉言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除了张诚手里的数百面赏功金银牌,可以封三品文官、二品武职之外,以永宁伯这些年里积攒起来的威信,若得他承诺保荐,就算不能入朝为官,那也必然会得到其麾下勇毅军的关照和保护。

        要知道,在这纷争的乱世之中,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,而能够好好活着就成为绝大部分人的第一追求啦!

        “伯爷,我与房县丞略备了些薄酒,给您与各位将军接接风,洗洗尘,您意如何?”

        张诚面含微笑地看着李广琪,道:“免了罢。军情紧急,据传贼寇已兵向北指,大有再围开封之意图,武安这边有你二人操持,本伯也觉放心,便不再久留,今晚就赶到磁州扎营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说罢似乎想起一事,便即补充道:“保督张福臻正率保定官军赶来,你二人务要提前准备好驻营地方,还有粮谷与马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下官记下啦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四月二十八日,原武县外,军帐林立,人喧马嘶之声此起彼伏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武县,创设于西汉高帝五年时,县城东关内有一座善护寺,而在善护寺内有一座始建于宋徽宗崇宁四年的古塔,更为著名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座古塔为平面六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,全塔高近十六丈,造型挺拔秀丽,气势庄严雄伟,此塔名为玲珑塔,又有徽塔、雁塔的别称。

        更因这玲珑塔是善护寺的镇寺之宝,故亦称善护寺塔,在善护寺内还有一尊塔铭,上面记载大明万历辛丑年间曾重修过此塔。

        据《重修宝塔记》记述,善护寺规模宏大,内有大雄宝殿及众多僧人,而重修宝塔则是由虔诚会首师君士和僧首悟节主持,善人赵仁偕、赵九时、赵九思等人负责施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别处的古塔层级均为奇数,唯独此塔是高十二层,为偶数。

        原因乃是这里自古以来既为黄泛区,塔的最底下一层早被泥沙淤在地下,所以在地面上只能看到十二层,而地下其实还有一层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灵笼塔的北面原有一塔门,早被历史的风尘湮灭于地下,只剩下塔檐砖砌斗拱露出地面之上,现在的塔门设在了南面,是后人将原来塔身二层的窗户改建而成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使在万历辛丑年间重修此塔时,也只是修缮了玲珑塔的上层建筑,并未向下挖掘修缮地基,所以如今也是只能看到十二层塔身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,关于原武县还有两则颇为神奇的传说,分别与楚庄王和大明开国的洪武皇帝朱元璋有关!

        其一是关于楚庄王与黄河龙神的传说,当年楚庄王为了成为春秋之霸主,亲自率领楚国大军进攻郑国,曾在黄河上遭遇风浪,便许愿但只击败敌国,便盛大祭祀黄河龙神,后来他果然成功击败晋国与郑国,便依照当初的许诺,在原武这块地方祭祀黄河五龙神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在原武县城的西街上,便有一座三进的五龙庙,因庙内有一个大池塘,内有五座喷泉日夜喷涌不绝,所以又名五龙池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座五龙庙内有三座大殿分割成三进大院,第一排大殿供奉的即为伍氏兄弟的五龙“霖雨苍生”殿,里面并排供奉着大龙王伍焕、二龙王伍臣、三龙王伍保、四龙王伍青和五龙王伍和之神位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二,便是有关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城隍爷的故事,说的是大明洪武年间,太祖皇帝朱元璋因想要迁都开封或洛阳,便借机乘坐龙舟游历黄河,时有大臣从安全角度考虑说黄河“无风三尺浪,风起浪滔天”,劝他改走陆路。

        可太祖皇帝自视乃真龙天子,当人神共畏,就算是黄河上的凶风恶浪也得让他三分,游兴益发高涨,完全不听众人的劝说。

        当龙船逆流而上游至原武地界时,猛然间狂风大作,河面上烟波浩渺,风浪不知疲倦地向龙舟发起无情冲击,浪花排着队冲上船舱,情势已然十分危急。

        太祖皇帝也是龙颜大变,悔之不迭!

        然就是众人绝望之际,忽见一帮身穿原武府衙号服的队伍,突然出现且围护住了龙舟,拥着龙船平平稳稳地靠上了北岸的码头,还没等朱元璋来得及封赏,这帮突然出现的人马却又神不知鬼不觉地消失不见。

        恰在此时,又闻报原武县令前来迎驾,他方悟之前救驾的队伍乃是原武城隍爷的人马,接着又见原武县令治理有方,物阜民丰,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到处一派祥和景象,心中顿觉十分满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遂敕封原武城隍为“显佑伯”,官拜四品,颁敕文碑,修建府衙,紧接着在第二年,又正式下旨规定大明各州县均设城隍庙,供奉城隍神爷爷并加以祭祀,延续至今,香火一直旺盛不衰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原武县城的城隍庙,就在县城的东街上,有一对大石狮子守护在庙门前,座北朝南的布局依次为前殿、中殿、拜殿至大殿,共有四进深的院落。

        庙门前的东街也素为原武县城内的繁华地段之一,这主要得益于城隍庙的香火鼎盛之故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武县东距阳武县三十六里,北距新乡八十里,西距九十里,南面与郑州隔黄河相望,相距约一百五十余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与开封府城也只隔二百余里路程,不过,这只是直线距离,若以大军行进的实际距离来论,差不多近三百里的路程,若是轻装急进,三四日内即可进抵开封城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原武位于黄河北岸,闯贼既不能对此地展开攻击,也不能进行有效侦察,最适合大军与器械粮草辎重囤积。

        早在永宁伯到来之前,陈忠便已经率领沇河营一部兵马,先期赶至原武县东南二十多里外的黄河北岸,砍伐树木,挖掘沟渠饮水,布置大军驻营等一应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黄河岸边这里只有陈忠沇河营与魏知策的腾蛇营兵马驻扎,而张国栋的青龙营则是在他们西面二十里外一处渡口驻营。

        同时,在黄河南岸的杨桥至孙家渡口一带,则驻扎着陈铮的青龙营军兵,以及邙山联寨民团的一部人马,他们大约有四千余人众。

        为首之人乃是身为副总寨首之一的东部联防寨首偃师徐友思,而真正带兵的则是中部联防练总杨家二公子杨世杰,以及东部练总巩县人冯刚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这支邙山民团武装的披甲率虽然不是很高,但火器的配备率却是不低,至少比起大明各镇官兵来,那是毫不逊色,甚至还有过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些邙山寨乡勇的选拔与操练,都是严格按照勇毅军标准执行,其编制也与勇毅军大同小异,分设西、中、东三营,又在各营下设千总部、司、局、队、甲等单位。

        经过沇河营中军官铁林,千总崔士杰、贺宽、白山子等人的轮番操练,无论是精气神,还是个人战技,又或是结阵厮杀,都不输其他大明官军。

        邙山周边百里范围之内,几无匪寨,都被他们连根拔起,彻底剿除干净,所欠缺者正是一场两军大战的洗礼和锤炼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,一些牺牲那是在所难免,可若是没有牺牲,又如何能够成为一支敢战能打的铁军呢?

        花费如此大的精神和气力将邙山民团搞起来,张诚可不想用来当个摆设,他这一番操作不就是为了不费一分钱粮,为自己养出一支强援来嘛!

        别看他们是邙山地方各家寨子的私兵,但既是挂起了民团的名号,就要受朝廷官府的节制,平时自然可以担负守卫桑梓之地的责任,但到了战时就要服从于官府调令。

        更何况,他们这些乡勇的选拔与操训,都是勇毅军的军官将士们一手负责,莫说是军规军律、军制军令、军歌口号同勇毅军一模一样,就连他们的伙食标准都是严格按照勇毅军标准执行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这样说,邙山民团除了还没有正式列入勇毅军序列,且军服上写着一个“勇”字,再有就是披甲率不达标,其他各方面已经与勇毅军无异,几乎是随时都可以完全融入到勇毅军体系之中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切,就看张诚是如何考量的啦!

        永宁伯张诚此刻正在原武县西街的五龙庙,诚心祭祀第一重大殿内供奉着的五位黄河龙王爷,祈求龙王爷保佑黄河风平浪静,勇毅军在黄河上行船安全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作为后世来的灵魂,张诚自身对此是嗤之以鼻,丝毫不信,但此刻他所身处的这个时代里,人们对此类神灵那可是极为崇信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今大战在即,黄河北岸近三万勇毅军战士里的大部人马,都要渡河前往南岸驻扎,张诚可不想在渡河之时发生什么意外。

        若到时再有传言是因自己不信鬼神之力导致,岂非得不偿失乎?

        此刻,“解救开封之危,剿灭闯曹二贼”,这两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情,已经成为大明朝廷上下的第一要务,从京师的皇上、内阁直到各省督抚,皆是无比重视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重视归重视,是否真的为此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那就不得而知了,毕竟有些事情还是要凭良心的,若是真有人口是心非,说一套做一套,敷衍了事,也绝不会被你轻易就看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武县虽隶属于开封府地界,但怀庆府知府何崇武、卫怀兵备道季佑慈二人,也风尘仆仆地赶来原武县,他们既是来拜见永宁伯,同时亦是来军前听命,共商剿贼大计。

        说得再直白一点,何崇武与季佑慈二人之所以如此急急赶来,就是为了抱永宁伯的大粗腿,作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,他们可比朝堂上那些庸庸碌碌的京官清醒得多。

        晓天下苍生之疾苦,方知天下大势之所在!

        他们二人皆身处于中州乱世之中,对一切看的更为清楚明白,早将心中仅存的那一点点幻想抛弃,在他们新的认知里无论是朝堂上的阁老,还是各省之疆臣,皆无法与手握实际兵权的将军相比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他们懂得诗书礼法虽可教化世人,却不能在乱世中保一方百姓平安,身处乱世,还是要依靠武将来安邦定国!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关闭